您的当前位置 >> 铜陵文明网 > 公告通知
第三届铜陵市文明家庭候选名单公示
  • 来源:铜陵文明网 发表时间::2023-12-01    字体大小: 12px14px16px18px
  •   根据《关于做好第三届铜陵市文明家庭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》(铜文明〔202311号)精神,我市开展了第三届铜陵市文明家庭推选活动,经基层推荐、评议遴选、征求意见,现将评选产生的10户文明家庭候选家庭、10户文明家庭提名奖候选家庭主要事迹进行公示,接受社会监督。

      如有意见和建议,请于2023128日前向市文明办反映。联系电话:0562—2208015

      附件:第三届铜陵市文明家庭候选家庭、文明家庭提名奖候选家庭名单。

      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3年12月1

      附件

      第三届铜陵市文明家庭候选家庭、文明家庭提名奖候选家庭名单(共20户)

      一、文明家庭候选家庭

      1.王芝兰家庭:共有5口人,居住于铜陵市义安区惠泉社区。1953年除夕,王芝兰与同为医护人员的刘绍文在山东结婚。19551月,丈夫响应国家号召,前往铜陵防治血吸虫病。1年后,王芝兰抱着1岁多的大女儿,也加入了这支医疗队伍。工作十分辛苦,上半年查病、下半年治病,还要采集大量粪便标本化验,但两人毫无怨言。灾情稳定后,王芝兰一家在铜陵安家落户。2019年,被评为安徽省“最美家庭”。

      2.刘诗兰家庭:共有5口人,居住于义安区东联镇西埂村。2006年,弟媳因病离世,2014年,弟弟因意外离世。2006年至今,刘诗兰与丈夫王励志担负起抚养侄儿侄女的重担。夫妻二人白天打零工,晚上做手工活补贴家用。侄儿上高中后,刘诗兰在学校旁租房陪读,并挤出时间去宾馆做保洁减轻经济负担。17年来,在刘诗兰夫妇的精心照料下,侄子侄女先后考上西安交通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。

      3.严东娟家庭:共有3口人,居住于在铜官区映湖社区。严东娟一家三口都是教师,扎根乡野育桃李是他们坚守的优良家风。20173月,严东娟申请援疆支教,将先进的教育理念、课程建设带到边疆,获评“优秀援疆干部”“优秀支教教师”等称号。援疆期间,严东娟的丈夫独自承担照顾瘫痪岳母、患癌父亲和患胆结石的母亲,全力支持妻子工作。严东娟的儿子吴梓林在读书期间,利用假期前往皖西山区支教,走上教师岗位后仍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。

      4.苏保信家庭:共有4口人,居住于铜官区官塘社区。苏保信作为铜陵精达公司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,工作期间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14项实用新型专利,带领团队不断研发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毛细铜管空心漆包线、特种扁平电磁线等产品,助力国产电磁线进军欧美、南亚市场。因其贡献突出,自2006年以来苏保信累计获得29项荣誉称号,是一名不折不扣的“产业工匠”。而妻子丁云为全力支持爱人事业,毅然放弃工作成为全职家庭主妇。她不仅操持家庭的琐碎,而且陪伴孩子的成长,指引孩子长大成为国家栋梁之材。

      5.汪世本家庭:共有4口人,居住于义安区西联镇观兴村。汪世本是一名书画爱好者,精心谋划20年,和妻子一起将自己居住的农家小院改造成“乡野文化棚”,大力倡导读书、学习之风,引领周边的村民爱上读书。他乐于助人,每逢春节义务为乡邻义务写春联,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学习场所,连续12年将自己栽种的5万余斤蔬菜无偿送给乡镇敬老院等福利机构。他于20185月荣获“中国好人”荣誉称号。

      6.胡运峰家庭:共有4口人,居住于郊区安铜办马鞍社区。在胡运峰年幼的时候,父亲因意外导致终身只能与轮椅作伴。当原本幸福的家庭遭遇厄运时,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。母亲起早贪黑,既要工作,又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女儿。而当时只有7岁的胡运峰,勇于承担起照顾瘫痪父亲、分担家务的责任。瘫痪的父亲也没有自怨自艾,他坚持康复治疗,同时为了补贴家用,还学习钻研学习十字绣技能。不仅如此,他们一家人热心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,给予困难群体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
      7.洪银霞家庭:共有4口人,居住于义安区钟鸣镇新联村。2007年,洪银霞的丈夫佘本能不慎从自家屋顶摔落,脊椎骨断裂导致下半身瘫痪。为了给丈夫治病,她花光积蓄并借债12万元。2009年,她在家里开起了小卖铺,边照顾丈夫边赚钱还债;2011年,她又买了一辆面包车跑客运,小卖铺交给轮椅上的丈夫打理。夫妻俩自立自强很快还清了欠债。2023年,洪银霞家庭荣获“全国最美家庭”称号。

      8.夏仕勇家庭:共有4口人,居住于铜官区螺蛳山社区。1998年,夏仕勇夫妇的大女儿被确诊为脑瘫,不能说话交流,也不能正常行走。为了撑起家,夏仕勇外出务工挣钱,许林霞坚持带孩子治病、做康复训练。2006年,许林霞将大女儿送入特校学习,每天牵着孩子走路上学,用5年艰辛陪读换来孩子学会手语沟通,并能独立行走。2021年,在夏仕勇夫妇的培养下,他们的小女儿成功考入大学,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。25年相依相守,步履一致的夏家人正奋力走出阴霾,把日子越过越好。

      9.唐中平家庭:共有2口人,居住于枞阳县枞阳镇建设社区。27年前,丈夫胡章华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双臂和右腿,生活无法自理。妻子唐中平不离不弃,一边护理残疾的丈夫,一边照顾幼小的女儿。为帮助丈夫重拾信心,唐中平节衣缩食,并在亲友的资助下攒够了3万元钱,帮丈夫装上了假肢。27年来,在唐中平的精心照顾下,胡章华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,共同将女儿培养成人。

      10.臧勇家庭:共有3口人,居住于枞阳县横埠镇官塘村。为了让农村孩子有处读书、有书可读,2017年臧勇将多年省吃俭用的7.5万元全部取出,将自家平房的前厅改造成“三公精舍”乡村书屋,免费向村民和留守儿童开放。通过自身收集、社会捐赠,书舍目前藏书达8000余册,很多学生放学后都会来看书学习,这里是他们的“第二课堂”。现如今,三公精舍已成为当地一张阅读名片,臧勇也于20234月当选“安徽好人”。

      二、文明家庭提名奖候选家庭

      1.朱澎涛家庭,共有5口人,居住于枞阳县麒麟镇阳和村。疫情期间,朱澎涛分管白马片近2500人的防控工作和阳和村每周三次的核酸检测样本录入工作,任务虽然繁重,但他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每一项工作。他的妻子李帮慧虽然身体不好,但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,从不让丈夫因家事而分心。她还在家中督促丈夫廉洁自律,树立廉洁家风。

      2.孙成连家庭,共有3口人,居住于枞阳县枞阳镇老庄社区。孙成连是一名记者,所采写的新闻报道深受好评,其中《改革档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眸》获2019年安徽广播电视奖三等奖,2018-2021年连续四年获得“县级优秀通讯员”称号。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,他深入疫情防控一线东方造船厂安置点,采写了多篇工作人员服务安置点群众的报道,生动展现了枞阳县在疫情防控期间作出的大量工作。

      3.杨健家庭,共有3口人,居住于郊区老洲镇陶圩村。杨健和妻子钱许结婚24年来,夫妻恩爱、互相提携、礼让邻里、教子有方、孝顺老人。杨健不管身处任何岗位,不管寒暑更迭,一直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,以百姓利益为先,赢得群众好评。妻子钱许作为家中长嫂,她顾全大局,孝敬长辈、团结妯娌,为人谦虚温和、勤俭持家,全力支持丈夫事业。儿子杨钱宇飞从小受优良家风“爱”的熏陶,尊敬长辈、热爱同学,学习成绩优异,子承父业走上医学之路。他们一家用自己的真诚、善良和孝心感染着左邻右舍,传递着文明信仰,收到村民一致好评。

      4.张莉红家庭,共有3口人,居住于铜官区学苑社区。张莉红热情开朗,丈夫肖兴旺为人谦和,女儿孝顺懂事,家庭恩爱和睦,邻里关系和谐。张莉红夫妻二人均是学苑社区的骨干志愿者,他们积极投身于社区各项志愿服务,充分发挥老共产党员的光与热。张莉红认真履行支部委员职责,义务开展治安巡逻、文明劝导、生活垃圾分类等活动;丈夫肖兴旺义务担任市、区“五老”宣讲员,长年从事市、区老年大学、社区关工委等教学工作。在疫情防控期,他们不惧困难,毅然携手走向战“疫”一线,为守护平安家园贡献强大力量。

      5.周志华家庭,共有6口人,居住于郊区周潭镇周潭村。周志华因公致残,坚守市场监管一线30年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在他的影响下,儿子周剑积极参与脱贫攻坚、防汛救灾、疫情防控等工作,赢得群众一致好评。生活中,周志华的妻子钱春琴始终默默奉献,照顾残疾丈夫,支持他的工作。周志华夫妻曾多次拾金不昧,俩人先后当选“铜陵好人”,用实际行动传承优良家风。

      6.赵东阳家庭,共有9口人,居住于义安区东联镇水浒村。赵东阳出生杏林世家,祖孙五代行医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赵东阳也考取了乡村医生职业资格证,成为一名村医。35年来,他坚持上门问诊,先看病后收费,并熟记患病村民病史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他全程参与防控工作。现如今,他退而不休,继续在基层医疗岗位上发挥余热。在他的影响下,儿子赵光辉也走上了行医之路,传承医者为民优良家风。

      7.胡强国家庭,共有3口人,居住于郊区澜溪社区。作为大通派出所的一名辅警,胡强国从船上警服的那天起,始终以优秀人民警察的标准要求自己,坚守在为民服务一线。30多年来,胡国强的妻子用心经营家庭,孝顺公婆、抚养子女,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。在夫妻二人的言传身教下,儿子胡啟斌勤学苦读,成功考取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。

      8.钱一礼家庭,共有3口人,居住于郊区周潭镇澄英村。作为周潭镇律师事务所的所长,钱一礼坚持每年春秋两季义务开展送法进校园宣讲活动。20多年来,钱一礼奔赴各地为残疾人家庭等提供法律援助300余次,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。妻子王敏是钱一礼的坚强后盾,她将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。夫妻二人主动帮扶鹞石初级中学7年残疾学生,累计提供助学金8000余元,用点滴善举温暖困难群众。

      9.高蕾家庭,共有3口人,居住于铜官区天井湖社区。高蕾夫妻结婚6年来,一直恩爱和睦、孝老爱亲、团结邻里、乐于助人,是小区里有口皆碑的“模范家庭”。作为“90后”,高蕾夫妻二人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,双方都是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,并且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他们秉持“家和万事兴,百善孝为先”的家风家训,孝敬老人、教育子女,用行动传承优良家风。

      10.鲍明珍家庭,共有2口人,居住于枞阳县浮山镇向阳村。鲍明珍夫妇积极传承传统文化。1972年,教师李印虎因个人爱好,自学枞阳“大鼓书”说唱。51年来,每年腊月期间,李印虎总会带上鼓、锤和夹板,深入农村、走进农户,演唱“大鼓书”。期间,妻子鲍明珍始终相伴左右,帮助李印虎以卖唱的形式,弘扬传统文化。20172月,枞阳“大鼓书”被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李印虎成为小有名气的非遗文化传承人。

      

    责任编辑:王 婷婷
  • 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
  • 地址:安徽省铜陵市国土局5楼 邮编:244000 电话:0562-2208012
  • Copyright © 2013-2017 http://tl.wenmi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